他們都說要去Goa流浪   

單純就以美醜的標準來看,印度Goa的海邊是不及格的,沒有透明海水,也沒有潔白沙灘....尤其是幾個名氣大的beach更是讓人不忍心多看一眼。

這點讓我聯想起巴里島的Kuta海灘,初見時難掩失望的心情,後來才知道巴里島迷人之處是島民仍然維持著古老傳說生活的多元文化,並不是只有陽光沙灘海水的渡假小島。

DSC09297.JPG

Goa旅行似乎也是不靠白沙灘加椰子樹取勝的地方。

1960年代葡萄牙對Goa長期殖民500年正式宣告結束後,隨著殖民者的離開,另一群叫做嬉皮的人過來了,Goa有低廉的消費,寬鬆執法的政府,有瑜伽、有療癒系的印度傳統宗教,還有取之不盡的大麻森林,每一種特質就像畫正字一樣,一筆一筆的加起來,寫成了叫做自由的單字。

嬉皮們在1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上,遊牧似的從這個海灘移到那個海灘,他們在月圓的時候繞著營火聚在沙灘上,像是一種放鬆靈魂的宗教儀式。

1990之後出現了電音、瑞舞(Rave)這些更狂歡氣氛的東西,還有把Goa當作旅行景點體驗的背包客們。

總之,每個世代都有一群人以不同方式在世界上流浪,而Goa就是這些人的流浪基地,他們每年像侯鳥一樣,為了追逐舒適的天氣,夏天住在西班牙的Ibiza,然後冬天遷徙到Goa或是另一個也是電音聖地泰國的Koh phangan。

兩個月前,我在曼谷考山路看到一個嬉皮家族,爸爸媽媽帶著兩個看起來3、5歲大的女兒,全家人都破破爛爛頂著雷鬼辮子,而且大人小孩都沒穿鞋的在考山路逛街。因為一起在同個攤販等待新鮮果汁,閒聊了幾句留下深刻印象。兩個月後,竟然在Anjuna的商街上又看到這家人,以同樣的造型打扮只是場景換到了印度。

從曼谷開始也許方式跟路線不同,但是同樣的我們都來到了Goa。

DSC09165.JPG

幾家沿海蓋著的餐廳、小旅館空蕩蕩的,店家都說季節已經過了,人都要走光光了你們才來...

冬天是Goa的季節,會在四月天的派對季節尾聲來到Goa,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在乎有沒有派對這件事,Goa雖然身為世界三大電音聖地之一,但我們並不是來朝聖的,阿西是西班牙人,從小就泡在Ibiza的派對中,至於即將奔四的我,電音從來就不是我的菜,儘管聽說過Goa那些極酷的岩洞派對或是月圓海灘派對,也許十年前的我會勤勞些,現在年紀大了很怕吵也很怕麻煩。

當然,看到大海振奮人心的療癒效果還是在的,只是,現在的我更喜歡懶懶的花上整天時間等一個夕陽,也不會花精力在各個海灘間追逐派對。

 DSC09169.JPG

在沙灘上穿著皮鞋,卻一點都不自覺奇怪的Indian style(印度風格)

DSC09267.JPG 

 就算被撿垃圾的小孩或是連頭都要包起來的保守婦女圍繞著,

也能自在的穿著丁字褲+露奶做日光浴的Western style(西式作風)

  DSC09271.JPG     

短短幾天雖然沒有參加任何派對,也沒在海灘戲水曬太陽。不過我還是滿喜歡Goa的,可能是因為每天都有夕陽看,東西便宜又好吃。也可能是緩慢的步調,還有一切都沒什麼規律,房子亂蓋、小孩亂跑,是穿成怎樣都可以的極致隨性。還有殖民時期留下很多的歐洲建築與印度小漁村融成反差很大又和諧的畫面,每種感受都像是來自一個世紀前那麼的遙遠。

DSC09286.JPG 

 在Goa除了有方便的公車,更自由的是可以租台摩托車Rs.250/天,整條海岸線都可以是重點,往北不然就往南,很容易走不會迷路。

DSC09180.JPG

阿西知道我會寫部落格,說是如果要放照片的話,麻煩放下面這台比較帥氣的

(但明明就租的是上面那台阿.... )

 DSC09227.JPG

南印的夏天是旅遊淡季,不過四月的Goa沒有想像中熱,騎著摩托車就算沒有目標的四處亂晃也很舒服,反正去到的都是不認識的地方,每個角落都可能出現有趣的事。

DSC09218.JPG  

擺在路邊的待售雕像,因為Indian style太好笑而硬要合照的阿西.... 

DSC09225.JPG

名字都不知道小鎮,沒有任何文化遺產或是名勝古跡的加持,不過我對Goa的印象就是這個畫面。

DSC09226.JPG 

 車牌要什麼自己寫就可以了,根本就是個沒法律的天堂 

DSC09230.JPG      

 棄用的古老火車站                

DSC09411.JPG

Goa給人的想像空間很大,隨便在路邊的一棟破棄房子都讓我幻想著可能是當初葡萄牙人倉皇逃命時來不及整理的物業。 

DSC09412.JPG   

到處都有結實纍纍的芒果樹,是片餓不死人的豐饒土地 

DSC09419.JPG

帶出來的幾件衣服已經穿兩個月了,都是些打算旅行結束後可以直接丟掉,不用再帶回家的衣服。可是想到接下來要去馬爾地夫,就讓人忍不住想置裝,然後才能在馬爾地夫來一組寫真照。

Goa這裡的商家開價跟北印比起來老實的害我以為他們是不是另有所圖?

其實是從孟買開始就能感受到的明顯差異,計程車、嘟嘟車、小旅館、旅行社還有這些專賣觀光客的商家,全部都老實到不像是印度。

在孟買上計程車前就算有跳表也習慣會先問少錢,第一次在嘟嘟車口中聽到50盧比這種數字,如果是在北印大概要從500開始殺半個小時才會出現的數字,一開口就報價50反而讓人嚇到不知所措的以為是個例。

後來整路往南發現全部的人都這樣的時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平平都是印度人,怎麼會在孟買以南整個出現大旋轉的性格呢?

 

DSC09255.JPG

這張標題要下:那一年我在Goa

(難怪前幾天在台灣看醫生會被問:請問已經有健保卡了嗎? )

DSC09174.JPG

Peggy豬的T恤....這張是阿西拍的,他真的有把peggy是豬的名字這件事放在心上

DSC09253.JPG

Goa的教堂們

歐洲人(天主教徒)自從知道世界上有茶葉、香料這東西之後就瘋了,偏偏香料、茶葉的產地都在遙遠的東方,歐洲跟亞州之間還隔著中東地區,買香料茶葉都要讓回教徒(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埃及人)從中賺一手,以前又沒有淘寶可以直接買,完全都只能靠代購的。

去過埃及的都知道埃及人有多麼精明能幹會做生意,他們壟斷了香料之路,回教徒變得越來越富有,在這個有錢就誰是老大的世界,天主教徒當然是不爽讓回教那些包頭巾的繼續靠代購致富。

但是也沒辦法,走路雖然能到亞州,不過帶東西回歐洲一定要經過中東,像是偷渡一樣,帶太多被發現的話還會被沒收。

為期兩百年的十字軍8次東征,打著聖戰為名其實征的都是利益財富。

DSC09179.JPG

直到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技術傳到歐洲,加速了歐洲人殖民世界的腳步,14世紀葡萄牙人(天主教)終於駕著帆船來到印度,開闢了海線,黑胡椒戰爭開打,那是一場宗教混合著香料利益的戰爭。從貿易變成殖民,買東西買到直接把工廠搶過來自己做。

一個指南針中國人拿來看風水,老外學去用來統治世界,火藥是中國人拿來放鞭炮煙火趕年獸的,老外學去變成手槍大砲。西方能以資本主義統治世界,中國人貢獻的功勞不少。

而印度這個長滿香料黑胡椒的南亞大地,在歐洲航海大發現之後,英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等見者有份,完完全全地被瓜分了。

1498-1739歐洲人殖民印度地圖(Map of European settlements in India)

European_settlements_in_India_1501-1739  

殖民500年後,在Goa留下了大量的教堂,還有全印度密度最高的天主教徒,到現在Goa仍然有30%的人是天主教徒,然後才是印度教跟回教。

DSC09175.JPG

在Goa處處都可以見到十字架。教堂的規模有大有小,風格明顯多為葡式教堂

DSC09213.JPG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歷史背景也許太沈重,我一直還是覺得世界上如果沒有宗教就世界和平了。

小教堂的造型在路邊看到還是讓人覺得很可愛的。

 DSC09140.JPG  

在Goa我們參觀好幾座教堂,規模大小不一,有的感覺已經年久欠保養,殖民者走了之後,只能當古蹟看了。

 DSC09152.JPG

其中最有人氣的就是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建於1594年的慈悲耶穌大教堂(Basilica of Bom Jesus)DSC09143.JPG

被稱為最偉大的東方傳教士St. Francis Xavier就葬在這裡,而且他的遺體400年都沒有腐壞,被視為聖蹟。

St. Francis Xavier是西班牙人,耶穌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第一個到東方傳教的神父,日本、馬來西亞、印度都有他的足跡。我們這些拜媽祖的根本就不認識這位聖人,不過阿西看到他的墓竟然在Goa,嘖嘖稱奇的好像是很了不起的大事一樣。

DSC09157.JPG

教堂內部的華麗壯觀程度完全不輸歐洲,沒想到在印度也會有這麼強大的教堂。

DSC09144.JPG

阿西說:『他們』真的搞得很誇張啊....

500年是段不短的歲月,日本人在台灣也不過50年,就留下了這麼大的影響,讓老一輩受日本教育的台灣阿公到現在還會說出『我不要做漢人的官』這種話。如果蔣介石沒有輸了中國跑來台灣呢?

而印度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民族性格?能任人殖民500年呢?

是因為實行5千年的種姓制度嗎?印度人本來就比較認命?生為賤民就一輩子甘為賤民的心態嗎?印度是個擁有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難道沒有一點民族驕傲嗎?還是因為管理階層是什麼蠻族都與我無關,那些都只會是歷史洪流中短暫的名詞,反正還是過著自己該過的日子,3600萬個神才是真理的豁達智慧。

是因為這樣,所以同樣是歐洲(西班牙)殖民地的中南美洲才會擁有90%的天主教徒,而印度只有2%,就算任由天主教殖民500年,印度還是有85%的印度教人口,13%的回教徒,還是因為西班牙人跟其他殖民者的殖民風格不一樣呢?

要解答這些問題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我思故我在,也很樂於接受這些因旅行中所見所聞帶來的思想沖擊。

DSC09148.JPG 

撇開殖民、宗教這些可能稍過血腥的歷史背景不想,旅行的時候我還是滿喜歡看教堂的,不止教堂,藏族的廟、清真寺、印度廟我都喜歡看,建築本身的線條是很有力道的美,這些因為虔誠向善才能造就的人心更美, 每個宗教的本意都是撫慰精神面、安定靈魂而來,只是旅行越多地方之後,越看越覺得複雜,一間比一間奢華的宗教場所,反而讓我迷失了。

坐在Goa教堂外的草地上,每一趟旅行都在重塑我的人生價值觀跟世界觀,雖然地圖上密密麻麻的路,這輩子是不可能走完的,我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DSC09155.JPG              

                                           

arrow
arrow

    Peggy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